中房集团拟收购2万套做成度假产品销往内地每年可住一周 花费13万元,可以在香港获得一套两居海景房30年的居住权,不过每年只能住一周。如果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成功实现香港空置居屋的收购计划,北京人今后去香港可能不必再住传统酒店。昨天中房集团透露,尽管此事进展缓慢,但并未搁浅,目前计划仍在实施中。 13万元可“买”50平方米海景两居 按照中房集团的开发思路,将分批收购香港“居屋”,改建成酒店公寓,作为分时度假产品出售给内地居民。居屋的户型面积小,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在此基础上改建的度假酒店每套户型面积在50至80平方米不等。中房集团总裁孟晓苏说,这批度假酒店的总量大约为2万套左右。价格方面,13万元可以“买”一套50平方米的两居室,每年住一周,可住30年。 孟晓苏认为,将积压的香港居屋开发成分时度假产品,销往内地,不但为内地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度假居住产品,也有利于香港市场的繁荣。“除了财政收入的增收,香港每年还将因此获得300万新增游客。同时,处理了拖后腿的空置居屋,有利于增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产品分析:居屋变酒店难有市场 中原地产(中原地产博客|中原地产新闻)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李文杰博客,李文杰新闻,李文杰说吧)认为,即使中房的计划成功,居屋改做分时度假酒店产品也可能面临市场推广的难题。“由于13万元并非买得产权,仅仅是每年一周的居住权。所以购买这种产品无法获得投资回报。另外,虽然北京人在香港的商务活动比较频繁,但其中高收入者赴港更多会选择条件设施更好的星级酒店,而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投入13万元租住香港的房屋也不现实。” 新闻链接 居屋收购计划或可被叫停 中房可能收购居屋的消息,虽然对香港楼市的复兴有过贡献,但香港业界仍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出现。一是因为按照居屋的相关规定,其产权属于政府,不能向中房出售。二是由于孟晓苏计划将居屋做成度假酒店,“很可能对香港的酒店业造成一定冲击”。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孟晓苏收购居屋的计划一直面临阻力,进展缓慢。 日前来京参加企业年度会议的中原(中国)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黄雄告诉记者,因为产权出售违反居屋的有关法规,中房收购一事极有可能被叫停。另外,黄雄还表示,停售多年的居屋已于今年1月1日解冻。由于是分批入市,且数量很少,预计不会对香港楼市造成冲击。 新闻背景 “中房购居屋” 激活香港楼市 香港政府从1978年开始推行“居屋”计划。到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经济衰退的香港楼市萎靡不振。同时由于每年增建的居屋没有完全售出,空置的2万多套房源进一步加深了楼市的压力。香港政府遂决定冻结居屋的建设和销售。 2003年,作为中国分时度假联盟的发起人,中房集团总裁孟晓苏计划在香港收购一些积压楼盘做分时度假产品。在香港政府和业内人士的建议下,目标锁定“居屋”。 2003年9月,香港媒体陆续出现关于“中房有意收购2万套居屋拯救楼市”的消息,极大地刺激了香港楼价的回升,推动香港楼市突破了20%的增长。 名词解释 香港居屋:居屋是香港政府“居者有其屋”住房保障计划的简称。类似于“经济适用房”。其售价比同地段的商品住房便宜30%至40%。居屋在购买资格上有严格限制,对申请居屋家庭的资产净值和月收入均有上限要求。居屋不能卖,不能租,只能自住。 >>浏览更多房地产热点新闻,了解更多楼盘资料,请点击进入焦点房地产网首页
相关报道: 成都合作建房2007年欲卷土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