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阅读】副区长买不起房的三重悲哀高房价已不得官心? 随“副区长买不起房”而来的是另一条新闻——一项调查表明,公众对政府稳定房价的信心大幅下滑,两年前58.9的人有信心,现在仅有20.6的人抱希望。受访公众普遍认为,地方政府缺乏调控的积极性(67.5)、开发商过于暴利(60.7)、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40.3)这三方面因素,应该对目前房价过高的局面负主要责任(中国青年报1月22日报道)。
这两条新闻都很有意思,首先反映了一个既成事实:目前房价之高,不仅让普通民众不堪重负,享有诸多福利保障的政府公务员也难以承受,除非他们有正常收入之外的非正常收入,或者继续卷入像前一阵中央明令禁止的“单位集资建房”,躲在市场汪洋中的计划孤岛上。
但是,“副区长买不起房”与普通民众买不起房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副区长似乎成为高房价的受害者,但回归到他的官职身份,人们更愿意将其看作地方政府的象征符号。不少地方政府在房价高涨进程中获得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巨大的。无论是房地产税务刺激下的财政收入激增,还是高楼林立带动的城市建设豪华外观,都使得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和政绩需求获得切实满足,并进一步强化了助推高房价以获取更大利益的欲望。
作为一个地方中级官员,副区长将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受到上述利益格局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执行的政策很可能就是催生房价进一步上涨的“铺路石”。虽然副区长也因此暂时买不起房,但他也享受了其他的“房价利好因素”——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使得近年来公务员涨薪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地方官员也因为城市建设扩充速度快,而容易受到上级赏识。
因此,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在某个时间阶段,可能会对高房价发出同样的抱怨,利益受到暂时的损害;当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它从高房价获利绝对超过了受损,是一个整体受益者。正如某些民众以“散户”身份参与炒房热,可能赚了几个快钱,但更多的民众则面临房奴的厄运。
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的著作《集体的选择》中,曾经对集体利益作了两种划分:一种是相容性的,一种是排他性的。前者指的是利益主体在追求这种利益时是相互包容的,即所谓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种关系可以形容于纵容乃至推动房价上涨的某些地方政府内部。虽然也有些“个别公务员暂时买不起房”的小矛盾,小摩擦,但经过算总帐,其价值共识是趋同的。而另一种则指利益主体之间在追求利益时是相互排斥的,是零和博奕,这种关系可以用于推高房价的地方政府与为高房价付出一生血汗钱的民众,民众已经到了忍受的极限,但房价还在继续大步向前。
这也就是民众为什么既感受政府在房市管得太少,又管得太多的原因。管得太少是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政府义务不断缩减,管得太多是一些以增税为目的的“调控手段”不但没有降低房价,而增加了民生负担。毕竟,只要不触及房价迷局的核心利益——地方政府与房产商利益分享,所有的技术手段都是伪装。
相关报道:
预测2007年房价走向和预测股市一样危险
今年楼价遭遇“税费调控”楼价或有望出现下降
房价越打压越上蹿政府摆乌龙老百姓惟有等待?
经济专栏:房价上涨非开发商之过房价会继续涨
防房产泡沫带来金融危机增值税新政使房价上升
八成广州市民认为房价太高短期内购房意愿下降
06年穗楼市总结:房价“失控”涨幅1年胜5年
更多>>【